圣博康复医疗集团

折了翅膀的女孩,也要飞翔
发布日期:2024-01-09

640.jpg


成长的路上,妈妈总是鼓励女儿,勇敢一些,再勇敢一些,不要惧怕别人的嘲笑,只有弱小的人,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。她也经常会对女儿说:人生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,而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。我们努力有可能会失败,但不努力却是万万不能成功。


二十多年,母亲就是这样言传身教,以身作则,带领着女儿一路成长,她们始终坚信,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,但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出选择。


文丨孙嘉忆

编辑丨圣博文宣



2023年9月的一个下午,正在自家店里忙活的蒋女士,突然收到了大女儿徐若轩的微信,看完信息里的内容,她百感交集。虽然之前女儿有提及,但没想到竟然是真的,女儿真的在这么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,奖金8000元。对于她们而言,奖金倒是其次,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却重于泰山,它似乎也在告诉世人:徐若轩,你很棒,你不但得到家人、学校的认可,国家也认可你。


懂事又低调的若轩,之前屡次告诫蒋女士,不要总是显摆吹嘘自己,要用平常心对待,因为她觉得这都是很平常的事。可是这平常吗?对于一个正常人都很难,何况一个天生脑瘫患者。外人无从体会,可作为妈妈,蒋女士又如何不知,看到女儿蜕变成蝶,被人认可,她又如何能够平常心待之?


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,蒋女士看着女儿的照片,看着她那灿烂的笑容,往事又一幕幕涌上心头。


641.jpg

徐若轩 图源受访者


喜得千金,喜忧参半


2001年7月23日,一个很平常的日子,待产的蒋女士突然肚子疼得厉害,距离预产期还有三天,难道小家伙要提前来报道吗?虽然心里一直憧憬着孩子早点降生,可是这一天真要来了,这对年轻夫妇一时紧张得手足无措,又激动得无以言表。


他们匆匆来到浙江东阳县人民医院,做完检查,果不其然,要生了,蒋女士直接被推进了产房。此时蒋女士的头脑依然清晰,忍着一阵阵剧痛,做着一次次深呼吸,心里对孩子说:「宝宝,我们一起加油好吗?我们马上就要见面了。」


当接产医生告诉她,孩子脐带绕颈三周,难以生产时,她的大脑一片空白,怎么会这样?应该怎么办啊?会不会有危险啊?在护士的安慰、鼓励和帮助下,历时两个小时,当听到孩子的哭声时,蒋女士心里的那块石头才终于落了地。


可是,当她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,在后来慢慢喂养的过程中,却总感觉哪里不一样。小若轩弱弱的,哭声很小很小,她的右手手指不会弯曲,脚是直的,蒋女士联想到生产时,窒息缺氧,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。可是又连忙否定自己,不会的,她只是有点弱小,慢慢的,等她大一点,一切都会好的。蒋女士一遍遍地祈祷,也一遍遍地给自己加油打气。


然而,天不遂人愿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,若轩总是一直哭,口水流个不停,头立不起来,眼睛无神,手脚不灵活……虽然内心里,十万个不愿承认,但是却不得不接受她不是个正常孩子的事实。很长一段时间,蒋女士终日以泪洗面、茶饭不思,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,怨恨老天爷对她太残忍,也懊悔自己孕产时的大意无知,然而,木已成舟,人生无法重新来过,既然现实无法改变,那么能改变的只有自己。在家人的安慰鼓励下,蒋女士慢慢振作起来,她看着身旁弱小的若轩,她想明白了:我不能倒下,因为若轩需要我的照顾,她以后的人生,需要我遮风挡雨,保驾护航!


顾不上悲痛,蒋女士和家人开始了为小若轩寻医问药之路。东阳、杭州、北京、上海,历时几年,他们带着小若轩,辗转多地,去了多家医院,问询了好多专家。可是无一例外,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坏消息。一次次的打击,让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片挥之不去的失望和痛苦之中。尤其是一位专家说:「你女儿是脑瘫,被称为‘不死癌症’,无药可救,让她该吃吃,该喝喝,不要幻想她重新变为正常人。」那一刻,蒋女士如坠冰窟,她想不明白,好好的孩子,怎么会变成了脑瘫?她更做不到,让小若轩自生自灭,而不去积极治疗。听大夫说,可以给小若轩做理疗、做康复,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些。就是这句话,这一个不确定的可能,让蒋女士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。


642.jpg

图片 徐若轩百天照


克服万难,康复亦难


那个时候,在老家,蒋女士通过自学,在家里不间断给若轩做锻炼、做康复。在各种辅助下,让若轩学着坐,学着站,学着走,而不是一直让她躺在床上;为了防止肌肉萎缩,每天都要进行腿部和手臂拉伸;为了锻炼若轩的独立,即便历时很长时间,即便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,即便若轩哭闹不停,也要若轩自己吃饭;每天给她讲故事,认卡片,虽然得不到一丝回响,但是蒋女士相信潜移默化之下,若轩肯定会有所进步的。


若轩可能已经不记得了,但是蒋女士却是终生难忘!那时候若轩大概三岁,有人说做针灸有助于康复,于是蒋女士就带着若轩去做。每次针灸,小朋友都要被绑在床上,好多小朋友总是哭得稀里哗啦,从头哭到尾,而小若轩总是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,没有挣扎,没有哭喊,医生都直呼小若轩了不起。蒋女士问她,你为什么不哭?她回答:哭也没有用,医生也是在给我治病。蒋女士又问她,你不疼么?小若轩的回答瞬间让蒋女士破防了:疼得厉害了,我就咬自己的胳膊。整整一年多,不知针灸了多少次,小若轩每一次都很配合。也许小小的年纪,她也知道了自己的与众不同,内心也极度渴望自己能快快好起来,就像一只小鸟渴望能够飞翔。


无数个夜里,蒋女士做了同样的梦,小若轩穿着漂亮的花裙子,大声喊着妈妈,投入了她的怀抱。可是睁开眼睛才发现,原来是一场梦。她多么希望这个梦能够成真,可是现实却是残酷无比。一岁多,才勉强能站起来,却是轻轻一碰就会摔倒;三岁多,才能叫一声妈,却是非常吃力而又不清晰;五岁多,才能自己走几步,却是踉踉跄跄,扭来扭去。小若轩的康复之路,走得艰辛又漫长,万里长征也才刚刚开始而已!


643.jpg

图片 徐若轩


那个时候,蒋女士夫妇开了个小服装店,一年收入七八万元,生活轻松而舒适,但是因为给若轩看病,做康复,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。「我们赚的钱,包括以前的存款都花光了,还欠下了一些外债。」为了小若轩,夫妇俩四处奔波,吃不好睡不好,身心疲惫,心力交瘁。


不止是医生,身边的家人,也屡屡劝他们,放弃吧,没有希望的,花这些钱,都是打水漂了,趁着年轻,赶紧再生个二胎。每当这个时候,蒋女士的内心没有一丝动摇,却更加坚定:我要做女儿最坚强的后盾,只要还有希望,只要能变好,哪怕只是一点点,就绝对不会放弃的,即使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。


后来,从网上搜索,还有朋友介绍,他们才知道,原来有专门做脑瘫儿童康复的医院,效果会理想得多,不乏有走出医院、走进校园、踏入社会的案例。蒋女士和老公在经历一次次彻夜长谈之后,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关掉店面,陪着若轩去外地做康复。


644.jpg

一家三口合影

琅琊二王,助力飞翔


古有孟母三迁,今有蒋女士四处搬家陪若轩!


2006年,蒋女士一家三口,从浙江东阳一路来到了山东青岛,她全程陪着若轩在青岛一家康复医院做康复。压力之下,小若轩的爸爸,在异地他乡也开启了自己的二次创业之路。


后来他们又去了潍坊,在别人的介绍之下,2008年来到了山东临沂。蒋女士也没想到,在临沂他们一待待了八年,更没想到,小若轩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的两个贵人,临沂圣博康复医院的王晓东院长和临沂晓蕾学校的王校长。


2008年,已经7岁的若轩来到临沂圣博康复医院。王晓东院长给她评估完之后,十分肯定地说,若轩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经过康复,今后上学、踏入社会都不成问题。那一刻,蒋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因为这么多年,虽然他们一直没有放弃,可是这么多年的治疗和康复之下,总觉得小若轩进步得太慢,希望遥不可及。王院长的这一番话,让她重新燃起了斗志,在这里一定好好康复,若轩的路还有很长,虽充满未知,但是前途光明。


645.jpg

徐若轩在圣博


在圣博康复医院,蒋女士感受到了与其他医院的不同。那时,医院刚刚成立,以王院长为首的康复师们都很年轻,但是他们有活力,有干劲。他们以院为家,全身心投入到了康复事业之中,不断学习,不断探索,不怕困难,不求回报。每一天,所有的康复师都要开会,汇总讨论所有孩子的情况,集思广益,然后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,而不是教科书般的一成不变。


在来康复医院之前,蒋女士没想到原来世上有这么多的脑瘫儿童,天南海北的孩子们聚集到了这个地方,他们也互相交流,共同鼓励!蒋女士觉得,相比于别人,孩子是不幸的,但他们又是幸运,生而逢时,遇到了好年代,好医生。有时候,有的家长精神不振,一直哭,蒋女士也会劝慰他们:哭,如果有用的话,我们都哭,天天哭。问题是,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我们要做的是坚强,要有信心,积极乐观,不能怨天尤人,要给孩子最有利的支持和帮助,做他们的翅膀,让他们重新展翅翱翔。


圣博康复医院,因为服务好、康复效果好,价格又实惠,口碑相传之下,医院的患儿越来越多,甚至到了一号难求的地步。曾经蒋女士有一丝担忧,会不会病人数量多了,医生不够用,会耽误若轩的康复?事实证明,蒋女士的担忧是多余的,圣博医院的队伍不断壮大,医院几经搬迁,从最初小小的几间房到独立的一栋楼,对小若轩的康复,也从未停止,王晓东院长更是时刻关注着小若轩的康复与成长。


小若轩在圣博医院的康复之下,变化惊人,屡次给蒋女士带来惊喜。慢慢的,她可以独立行走,虽然有一点笨拙、不协调;她可以与人交流,虽然说得很慢,不顺畅;认识了很多字,能做简单的计算题,可以自己吃饭自己洗脸……。


646.jpg

徐若轩在圣博做康复训练


2010年的一天,王院长和蒋女士商量,可以尝试着让她去上学了。那一刻,蒋女士激动的想哭,这么多年的努力,终是没有白费,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。虽然九岁了才能上学,但是这一天迟早还是来了,小若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但是新的挑战也在等着她。


经过考察和别人的引荐,他们最终选择了临沂晓蕾学校。当初蒋女士带着小若轩前往学校,看着她走路踉踉跄跄,扭来扭去,再加上她说话口齿不清,口水直流的样子,蒋女士的心里比小若轩还要忐忑不安,担心女儿这个情况,会不会被婉拒。可是王校长看到这个情况,还是毫不犹豫地接收了。王校长说,他们做教育的,首先就要有爱心,为孩子负责。而当蒋女士提出可以多付一些学费时,更是被王校长严词拒绝,说在她眼里,徐若轩和别的孩子一样,收费自然也相同。


后来蒋女士得知,王校长给所有的老师开会,老师又给所有的孩子开会,告诉所有师生,徐若轩是个可怜的孩子,但也是个坚强的孩子,她是学校的第一个脑瘫学生,大家不能歧视她,嘲笑她,相反要更加爱护她、帮助她。六年来,全校的师生一直践行着这个承诺。为了方便若轩的出行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她的教室一直在一楼没有变过。她的班主任吴老师教了她六年,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,带着其他同学们小心地呵护照顾着若轩,带她去厕所,帮她出入教室,事无巨细,面面俱到,让若轩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。


647.jpg

徐若轩


若轩是幸运的,在这最关键的小学六年里,她遇到了好的校长,好的老师,好的同学们,从而让她的心理健康地成长,没有因为遭受歧视、嘲笑而自卑。


小若轩也是争气的,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,她就用双百告诉了所有人:我是脑瘫,但我不是傻子,我虽然说话不好,但我一样可以学习好。


因为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僵硬不灵活,所以拿笔很不方便,妈妈给她买了握笔器,她就用中指勾住握笔器,整只手握住笔写字,很不容易。当时老师感觉她写字吃力,想让她少写一点,不用和别的同学一样。但她不愿意,从来不搞特殊,别人能完成,她也一定要完成,而且还完成的非常认真。「写得久了,手指都磨出一个窝,我看着很心疼,让她少写一些,她也不听。」徐若轩小学的班主任吴老师回忆起来自己的学生,至今难忘。在她心目中,徐若轩身残志坚、品学兼优、自立自强,从小有一股不服输的劲,凡事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做好。


让所有人惊讶和敬佩的是,徐若轩在小学六年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写的字,尤其是英语,也非常漂亮,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。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,从小学三年级起,她在《沂蒙晚报》先后发表了四首作文诗歌,是老师同学们口中的“小才女”。那个时候,小若轩每天像个小鸟,开开心心地上学,开开心心地回家,叽叽喳喳地和爸爸妈妈分享着快乐的事情。


648.jpg

徐若轩的文章被《沂蒙晚报》刊登


周末和假期的时候,蒋女士依然带着女儿来圣博做康复。有的家长,总会羡慕地说,你家闺女脑瘫很轻,你看我家这个真愁人。每当这个时候,蒋女士总是微微一笑,轻吗?她一岁的时候就被医生判了“死刑”,而她的破茧成蝶、死而后生,个中艰辛,却是如人饮水、冷暖自知。面对命运的安排,她们没有选择放弃,而是接受并勇敢面对,再难,也要往前走。而所有的付出终将有所收获。这一路苦吗?苦!值吗?太值了!回首再看这艰难坎坷的康复之路,一切都值得!


等小若轩六年级毕业时,她已经像个大姑娘了,活泼可爱,落落大方,自信乐观,从容坚强,甚至一度让人们忘了她是一个脑瘫孩子。


2016年夏天,徐若轩要离开临沂,回她的浙江老家读中学。告别的那一天,她真舍不得走啊,舍不得学校里的老师同学,舍不得圣博康复医院的康复师和王院长,还有在临沂整整八年的生活,这里就是她的第二故乡,是让她生命重新绽放的地方。


649.jpg

毕业时与王晓东院长合影


展翅高飞,逐梦远方


回到老家,徐若轩接连在吴宁镇初中和顺风高中完成了中学学业。她的成绩依然优秀,而她依然刻苦,学习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。很多个凌晨,别人还在睡梦中,她已经起来学习了。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用功时,她总是淡然一笑,回答说:“天资不够,努力来凑。”勤能补拙是良训,一分辛苦一分才。她从不因自身的不足而气馁,而是用勤奋来弥补不足。


一次,若轩跟爸爸妈妈说她在业余时间,在汤圆网站上写了一篇长篇小说,名字叫《南落雨笙潇淡然》,很多读者非常喜欢。听她讲完,她爸爸妈妈睁大了眼睛,简直不敢相信。本着眼见为实的原则,她老爸来到闺女的卧室,亲眼目睹了若轩在电脑上,噼里啪啦打完字上传成功,老爸摆正惊掉的下巴,心里却早给自己的闺女竖起了大拇指:闺女,好样的!


中学六年,面对学习的压力,徐若轩没有退缩、克服重重困难,一路乘风破浪,过关斩将,于2022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云南经管学院。


650.jpg

徐若轩的班长正在介绍她的故事


为了照顾她,徐若轩的爸爸妈妈也一起搬到了云南,不得不承认,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小家庭,他们彼此关爱,也彼此成就。   


步入大学的徐若轩是个真正的大姑娘了。身材高挑、五官端正,更重要的是她活泼、可爱、懂事、感恩。她和家人朋友相处融洽,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就如同她说:这些年,很多好心人帮助我,(初中时,有两个同学帮她去食堂打饭,一打就打了三年。班主任都被感动了。)我现在有能力了,也要去帮助他们。她一次次的对爸爸妈妈表示感谢,感谢他们生育养育之恩,还说以后工作赚钱了,一定要补偿自己的父母,要还债。每当这时,父母总是对她说:你能够自强自立,成长成才,便是对爸妈最大的回报。


651.jpg

徐若轩荣获国家奖学金


有时候一家人在一起,偶尔也会开开玩笑,当爸爸开玩笑说她是来讨债的,她又笑着怼她爸:爸,你要感谢我,因为没有我,你还在老家守着小店卖衣服呢!是的,这话,一点没毛病!若轩的爸爸这些年四处奔波,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如今也是事业有成。后来,妈妈又给若轩生下弟弟和妹妹,一家五口,努力上进、其乐融融。这一个小家庭,并没有被不幸打倒,反而自强不息、奋斗不止,把日子过出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和精彩。


652.jpg

姐弟三人的合影


现在,已经读大二的徐若轩,依然在努力拼搏,她屡得奖学金,深受学校和老师的嘉奖。今年的寒假还没到,她早已买好了假期里要用的学习资料寄回家。她告诉妈妈,自己正在准备考会计师证,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准备。从小到大,爸爸妈妈对她的愿望就是希望她能健健康康、生活自理,她却一次次凭借自己的努力给家人惊喜,让爸妈自豪。思想独立、性格坚强的她,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。人生学无止境,而她也将展开翅膀,逐梦远方!


653.jpg

徐若轩


蒋女士现在回想起来,这二十多年,从最开始的绝望,到病急乱投医,再到如今的希望,风雨之后见彩虹,就像一场梦。今天的徐若轩,她的优秀不是偶然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、艰难地走出来的。她乐观豁达的性格,离不开妈妈的影响和教育。成长的路上,妈妈总是鼓励女儿,勇敢一些,再勇敢一些,不要惧怕别人的嘲笑,只有弱小的人,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。她也经常会对女儿说:人生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,而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。我们努力有可能会失败,但不努力却是万万不能成功。二十多年,母亲就是这样言传身教,以身作则,带领着女儿一路成长,她们始终坚信,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,但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出选择。


古今中外,又有多少身残志坚的英雄,孙膑、张海迪、海伦凯勒,霍金等等,谁说人的命天注定,总有些勇者,虽生而不幸,却未曾向命运低头,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。


徐若轩的一路成长,因为家人的不放弃,贵人的治疗和帮助,还有她自己的不服输精神,造就了她顽强的性格,她就像一棵小草,不管生存环境多么艰难,却从未被击倒,她一直在积蓄力量,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,等待春暖花开,盛情绽放。


徐若轩,人如其名。轩,寓意飞扬、出类拔萃。徐,缓慢的意思。徐若轩,不要急,慢慢来,未来的路很长,只要你一如往常,你终将不同寻常!


官方微信